《春晓》教学反思

时间:2024-11-12 13:27:11
《春晓》教学反思

《春晓》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晓》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晓》教学反思1

教学设计:

遵循学习古诗的一般过程(解诗句→讲诗意→悟诗情)和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粗略感知→深入理解→准确把握),牢牢抓住朗读这条主线,充分发挥两个画面(课文中的插图、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画面)的作用,全面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晓、眠、觉、闻、啼”5个生字,做到能读会写、能结合诗句讲解其意思。

2.能理解各句诗的基本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解全诗的意思。

3.能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4.体会诗的意境,产生“春天真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观察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1.板书课题。

2.读课文,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查字法查出下列生字。

晓、眠、觉、闻、啼

二、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检查读的效果(注意指导学生读准5个生字的音)。

3.教师范读,并布置学生边听边看书中的插图,边想:这首诗可能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的景色?

4.组织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讨论,注意追问学生: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5.解题:春晓—晓,天明,早晨;春晓,春天的早晨。这是一首描写雨后春天早晨情景的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

三、读讲诗句,结合理解生字词。

1.读前二句诗,理解词、句的意思。

(1)边读、边看文中插图(有条件的可以出示挂图)、边想:这两句诗大致写的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提示学生根据预习时所查字意来分析,后同。)

(2)结合讨论,具体理解字词。春:春天;眠:睡的同义词;春眠:在春天的夜晚里睡觉。晓:天亮;不觉晓: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处处:到处;闻:听到;啼:鸟叫。闻啼鸟:听到鸟的啼叫声。

(3)边读边看文中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二句诗的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早晨醒来,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

2.仿照上面二句的学习方法读讲后二句。

(1)边读边看文中插图边想:这两句诗大致写的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

(2)结合讨论,具体理解字词。夜来:一夜,诗中指昨天一夜。知多少:不知道多少的意思,本诗指花不知被风雨打落了多少。

(3)边读边看文中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二句诗的意思。(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

四、体会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启发谈话:多美的春光啊!我们应带着什么感情朗读这首诗呢?

2.指导朗读。

(1)确立感情基调(赞美、喜爱)。

(2)标出节奏和重音。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朗读。先试读,再指名读,读读评评,有条件的还可以配乐朗读。

五、背诵、默写课文。

六、作业:朗读课文。

小结:能理解各句诗的基本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解全诗的意思。你们能朗读、背诵、默写课文体会诗的意境,产生“春天真美”的情感。

板书:

春晓

不觉晓闻鸟叫

风雨声花落

后记:

1:学生能够相互关爱了,下课有他们欢乐的笑声就象爱唱歌的小鸟。能主动拾起同学的笔就象小树愿为小鸟遮风挡雨的帮助。

2: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时,学生收获较大。

3: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天真的脸上就是春天的表现。

《春晓》教学反思2

古诗《春晓》是众所熟识的名诗,在学习之前我就估计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学后,检查发现其实好多根本读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跟着老师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课堂上的那一刻,我心里着急起来,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学生自读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对于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向很感兴趣,各抒己见,如:“觉”读撅嘴音,“处”是翘舌音,“声”是后鼻音等等。我相机让学生组词,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些难字。跟着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哪个字告诉你不明白意思?“晓”是什么意思?“不觉晓”呢?学生不明白的诗句意思我让他们用符号标出来,再次阅读诗句,猜测诗意。

二、从表演启发诗的大意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读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念。因此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所写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所受所见所想,我让学生看着我,边观察边跟着演一演,学生的兴致高涨,(我以睡得不想醒来的表情为开头,跟着表演了看到窗外地上的落花,知道下了一夜的春雨,配上白话的诗意解释),通过这样直观的演和说,学生对诗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并激发他们自行创编动作加以表演读,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刚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而

现在却能把诗读得又有表情又有动作,声情并茂。我相信他们对这首诗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了。

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和潜力,我知道课堂小主人们的主动权一旦充分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十分浓厚,我也相信对每一个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新的尝试,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春晓》教学反思3

古诗《春晓》是众所熟识的名诗,在学习之前我就估计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学后,检查发现其实好多根本读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跟着老师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课堂上的那一刻,我心里着急起来,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学 ……此处隐藏7270个字……些许启发。最后反复琢磨了好久,课上下来,自己还是非常满意的:

一、平平仄仄中找到了吟诵之感。

一直认为,古诗是最接近中国人性灵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几千年的历史沧桑中,有些古诗湮没在洪流里,有些古诗虽保留却面目全非,徒有其表。所以,在我的课上,我要从孩童抓起,让学生进入古诗,还原古诗的本来面目。所以,我选择了带领孩子画分平仄,再依据平仄而吟诵。看着孩子们时而皱眉标注,时而放声开唱。我不得不承认,这和朗诵相比,不甚好听。但我也不得不直言,这越听越有味道,“难听,是因为你不懂它。”

二、觉与不觉、知与不知中的品读。

孩童对于古诗的理解是有很大限制的,所以并不打算把古诗拆分了投给学生,而是打算,萃取古诗的气味,揉碎在学生的记忆里。说起来很浪漫,实际上就是从高度去理解,给学生的不是古诗的文字,而是古诗的感觉。所以在课上,重点带领学生理解了,诗中的“觉与不觉”“知与不知”。

孟浩然在这样的一个春日清早,感受到了什么?没有感受到什么?

孟浩然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特别是最后一句中的“花落知多少”,我们讨论了孟浩然到底知不知道花落多少。孩子们出现了两种观点:

不知道,因为他问了一句“多少”?

知道,因为他看见了满地落花,很心疼,所以慨叹了一句“多少”!

大家各抒己见,好不热闹。最后我们达成观点:他不知道具体落了多少,但他知道很多,所以这里既有疑问又有疼惜。

古诗是我钟情的东西,我希望能够让我的孩子们含英咀华,吟诵作诗,这节只是一次小小的尝试,算不上成功,也不能说是失败,总之,古诗教学,我们在路上!

《春晓》教学反思13

一年级的孩子处在机械识记记忆阶段,理解能力不是很深,要想让孩子们 学好古诗,就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办法一开始把孩子的兴趣调动起来。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词语。谁能够跟大家交流一下(指两名同学回答)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的春天,我们喜欢,古人也喜欢。因此他们写出了大量歌颂春天,赞美春天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首。(板书:古诗两首)这样的导语设计,让孩子在复习学过的知识的过程中引起对古诗的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的好奇心。

对这首诗内容的学习,我采取了三个步骤,首先,是学生初读,整体感捂一下诗的内容,此时学生感悟的内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第二步师范读,教会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同时以提问的方式,理解晓、眠、处处、闻等字的意思。第三步是配乐朗诵,学生闭眼冥思,感受春天早晨景色的美丽:雨后的早晨,诗人从甜美的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来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飘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润着的芳草绿叶,令人振奋。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春雨送到了窗前。最后,我播放一首《春晓》的儿歌,让孩子在歌声中再次感受诗的意境。

讲授本课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理解还是比较准确的,回答问题也是比较积极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缺乏“生本”有效形式;师生之间缺乏互动;预想和现实差距巨大。讲课之前,我预想了很多讲课环节,但是在实际讲课的过程中,效果不是很明显。

在我讲课之前,得到了很多教师的指导,受益颇深。讲课尤其是公开课,是教师提升的有效途径。课前的准备,在讲课过程中讲课技巧,课堂驾驭能力的把握,以及课后教学反思,都会使自己得到提升。

老师在教学中只起到指导引领的作用。单就语文教学来说,阅读、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低年级还包括识字、认字)怎样将教学的内容与“生本”的内容

有效结合起来,是对老师的一个考验,也是对“生本”课堂中学生能力的考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与课前的预习有很大的关系,这就需要家校之间的有效配合。

总之,“生本”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两者素质的提高,必将塑造课堂的精彩。

《春晓》教学反思14

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确,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这是二年级的第一堂新课,我把这堂课设计成了欣赏课,主要通过欣赏《春晓》以及《春之歌》两首作品感受春天的美丽与重要,除了教会孩子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同时,告诉孩子们要珍惜春天,珍惜时间,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音乐课的学习,能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并能主动学习音乐,从而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

这节课把音乐欣赏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相结合,使学生在创造中自觉地学习音乐,并从中感到快乐,只是,一节课都在欣赏音乐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难,二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使得他们对任何音乐形式都感兴趣,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好的条件,但是由于他们年纪小,好动,因此,他们注意力不太集中,有些学生听一半就坐不住了,因此,要克服这些问题,我认为,应在聆听中设定多个小问题,尽可能是与他们生活中相关的小问题。

另外,欣赏课要多些小视频与图片,这样可使内容更加丰富,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顺利进行,教学目标顺利实现,今后教学中我会更多的去发现好的方法来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春晓》教学反思15

《春晓》这是一篇古诗词的课文,古诗一直以来都是较为难上的篇章,一来文章简单短小,处于记忆黄金阶段的一年级学生早已是背得琅琅上口,但是对于其中的寓意,学生又是极难掌握的,把握不好便会将课文上的枯燥乏味。而上古诗对于我自身来讲又是最没有经验可言的,所以我试着用情景导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

例如: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又说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这是一个过渡语,能让学生既联系了实际又能对古人笔下的春天产生兴趣,既而有学习的欲望。古诗教学的另一个难点便是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奇葩瑰宝,作为华夏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学好这些优秀的诗篇,所以在朗读的时候应该尽量地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带着这种感情去领悟古诗的精华,但是就理解和感悟能力来说,一年级学生若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是很难进入这个情境的,所以在讲述的时候,我尽量去营造一种这样的氛围,比如在说“春眠不觉晓”时,我就会让学生去想一想现在的实际,某些同学有了一定的同感,朦胧中便会产生诗人那时的心境,“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与“花落知多少”三句更是景物的描写,配以课文中原有的插图,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和领悟到诗人的内心感受,再加以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一年级学生的领悟水平,他们的回答总是与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远,于是整个课堂变成了以我为主而学生为辅的画面,他们总是在听我讲,以我的思想和要求在朗读古诗,而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他们的水平,不可提出过分高的要求。

《《春晓》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