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4-11-23 07:33:08
【热门】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

【热门】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说教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遵循以上教学理念,因此我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制定以下目标:

1、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使学生深刻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这些分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写作小说分别是0.1、0.01、0.001……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解决0.1里面有几个0.01;0.01里面有几个0.001,让学生深刻体会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这节内容选择的教学方法为尝试法、讲授法、练习法等,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的教学设计包含有四个环节的内容: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让学生先估测再测量2米长的红丝带和60厘米长的绿丝带、量数学课本的长的估一估、量一量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教师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它们的长度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有些测量结果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教师引出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单位,需要用其它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学生通过测量亲自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喜欢上小数,对什么是小数产生了神秘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探究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研究探讨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构建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让学生用米为单位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从而过渡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趁热打铁,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给生活中的小数分类。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通过闯智慧关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我认为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以练习的形式探索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四个环节是师生进行全课小结。

教师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来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以梳理总结,最后教师出示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句格言:天才=1/100的灵感+99/100的勤奋,让学生用小数把等式中的分数表示出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教师:“这是大发明家爱迪生用加法描述的一句格言,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从而让学生明白:人必须勤奋才能有所成就!祝同学们都能成为天才!人才!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课程改革,让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强烈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统计与概率既是生活内容,也是数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西师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统计知识DD条形统计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继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相应统计表后出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这后还会认识更多形式和种类的统计图,如复式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不难看出,本单元内容既是旧知的迁移与发展,也是以后学习的认知桥梁。

单元内有4个例题,前两例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特征,后两例引导学生学会画图。而本课学习例1、例2。例1以回顾旧知为起点,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初步认识。例2则重在会看条形统计图,会简单的分析统计数据并填写相应的统计表。在教学设计中,我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例1的素材与例2有机整合,完成整课的教学DD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

在第一学段中,已掌握部分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

而通过长期地学习策略和思维的训练,我班的孩子,不但基础扎实而且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经验与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内容的分析和学生的把握。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及相 ……此处隐藏1015个字……透,一般不作为教学目标向学生展示。但由于自己教师语言少,所以渗透的不是很好。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方程的含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二、说学法

先学、后教、检测,检测中发现错误,要及时更正,但在这一环节中,不是教师更正,而是学生自我进行更正,也就是“兵教兵”,所以,在检测的时候,我先叫的是不好的学生,不好的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出现了错误,让好学生去帮助,这样,好学生又更进一步的掌握了知识,

三、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看课本中的内容,“看图看文——结合图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总结等式的特点”每一步都让学生自主去完成,。

四、说教学环节

第一步: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第二步: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88的内容,看图、看文字

(根据下列提示:1、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了什么?2、x+5=10,x+5、10、”=”各表示什么意思?3、结合图1,从图2、图3中找出相等关系)

思考:等式有什么特点?

第三步:先学

1、看一看。

(认真看课本p88的内容,看图、看文字。)

2、做一做。

(请名一板演,其余练习本完成。)

第四步:后教。

1、更正。

2、讨论(议一议)。

⑴评议对错。

⑵评议板书。

⑶小结等式的特点?

3、加强训练。

第五步:全课小结。

第六步:当堂完成作业。

由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能力水平有限,而且有是第一次用这种模式上课,所以在课堂组织上出现很多不足,敬请各位同行能批评指正,你们认真的点评将会促进一个年轻教师长足的进步。谢谢大家。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54-55页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引领学生在经历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发现、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猜测、分析、概括、

推理等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会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由主题图情境导入新课。

师:商场要进行大拍卖,王老师来到了商场,同学们看这副图,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情境导入:师:这么便宜,王老师决定买2件夹克衫和2条裤子,你知道我一共要付多少元?我们一起来口头列式。

(65+45)×2 65×2+45×2 —板书

2.猜测验证:猜想一下,两道算式的计算结果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有猜想就要有验证,同学们来认真计算,看计算结果是否如你的猜想!

3.交流汇报:计算结果是相等的,两个算式可以用“=”相连。来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等式两边都有65、45和2,一个式子是先求和,再求积,另一个式子是先求积,再求和等)

师: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65+45)个2,不就是65个2加45个2吗?(师比划)

4.师:假如老师要买的是2件短袖衫和2条裤子,老师需要付出多少元呢?

(要求生尝试用两种方法完成,完成后简单交流)

(32+45)×2 32×2+45×2 —板书

师:(32+45)个2,就是32个2加45个2。(师比划)

5.比较类推:

师:这两组算式左右两边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呢?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类似这样的算式呢?(强调计算结果)

6.表达交流: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所有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都包括在内吗?可以交流讨论。

小结:如果用字母a 、b 、c来表示这三个数,这样的规律该怎么表示?

(a+b)×c=a×c+b×c(师比划,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比划)

7.揭题: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8.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乘法分配律,看看“乘法分配律”它自己还有什么话要说,请认真看:

认识我——“乘法分配律” 我秉承着家传助人的美德,默默的为我的祖国——数学王国贡献着我的智慧。 有的同学还不是很认识我,告诉你们吧,我的职责范围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举个例子来说吧,(9+8)×7=9×7+8×7=63+56=119

要是你就这么认识我,你就错了,你把我的本事看扁了。告诉你,我的本事大着呢。我其实有很多的变身:

不信,我变——9×7+8×7=(9+8)×7=56+63=119,这是我的逆应用,如果你觉得这样说着拗口,也可以说是反过来应用,呵呵。

我再变——

(9-8)×7=9×7-8×7=63-56=7 你看,我的本事多吧,为我喝彩吧! (摘自黄崇波老师的博客,内容有修改。)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乘法分配律会变身,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出真正的他。

1.“我是小法官”:判断正误,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7×12+43×12=(27+43)×12

(42+35)×2=42×2+35×2

(a+b)×c=a×c+b×c

15×(4×6)=15×4+15×6

40×50+50×90=40×(50+90)

74×(20+1)=74×20+74

2.“我算的最快”:分组比快。

(1)64×8+36×8 (64+36)×8

(2)25×17+25×3 25×(17+3)

3.“我最聪明”:括号中该填什么数字才能让计算更简便,填上后快速计算。

( )×( )+78×21

4.平湖小学三、五、六年级学生人数情况如下表。

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班级数333平均每班人数464650

(1)三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六年级比五年级多多少人?

5.自提问题,自由完成:

一块长方形菜地种了青菜和萝卜,请聪明的你根据自己收集的数学信息自编数学问题,自由解决,如果有困难的话,可以同桌交流下再完成。

四、全课小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将自己的收获写成一篇数学笔记。

2.课后回忆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想想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热门】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